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706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病毒小知识:病毒猖狂的根源

[复制链接]
6706 2
自从有了计算机,也就有了病毒。最早的病毒,多半基于研究而诞生,当时的病毒基本没有什么破坏力,也很少被传播。个人计算机的问世及普及,导致病毒的性质、技术及影响性有了蜕变性的改变及发展。当时的PC病毒,多半借助磁盘、光盘或其它可携式媒体(如ZIP、Jaz、MO、USB驱动器)做为传播的媒介。试想,一张软盘,一张光盘,其所能感染的速度能有多快?而且能扩及的领域又能有多广?如此的传播方式,其影响的区域最多限于企业内部或一个非常小的区域而已。
    互联网的兴起,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病毒开始具备闻毒色变的影响力,病毒的肆虐范围也由过去的一个非常小的区域,扩展到互联网所能触及之处。借助于互联网,病毒开始走出个人计算机的大门,通过电子邮件、网站、即时通讯软件等载体进行传播,病毒所造成的损失也是骇人听闻。2001年的Nimda蠕毒在短短24小时内即感染超过220万台的计算机,并导致约5亿美元以上的损失;到了2003年,SQL Slammer蠕虫,在短短五天内就造成全球10亿美元的损失影响。

    当病毒研究者们看到了病毒肆虐横行所带来的空前影响后,为了卖弄自己的技术水平,为了“出人头地”,或是嘲笑,或是恶作剧,或是破坏,花样不断翻新的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互联网中。如今,病毒已经成为一条灰色的产业链,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熊猫烧香”向人们揭示了病毒背后的产业链,也揭露了病毒是不法份子赚取丰厚回报的利器。大量病毒侵蚀用户的电脑后,用户因为受到不同的经济损失而被病毒激怒了。一些正义之士开始编写程序,查杀各种常见的病毒,这就是杀毒软件的雏形,于是,一场病毒与反病毒的较量拉开了序幕。当反病毒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病毒制造者们也在与反病毒专家们暗战,开放的互联网,给病毒制造者们提供了“切磋技艺”的一个最佳平台。

    为了逃避防毒软件的追捕,为了穿越防火墙的防堵,为了在历史上留名,为了报复,为了在线游戏的宝物,为了窃取机密,为了赚钱……,有太多理由是病毒技术不断突破的背后动力,也有太多的理由让病毒风潮一次比一次猖狂。其实,病毒猖狂的本质,还是一个“利”字在做怪。

评论 2

hilton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8-11-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学习
18M  注册会员  发表于 2008-11-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灌水品质保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V3+

0

关注

21

粉丝

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5-7-16 22:29 , Processed in 0.0729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