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84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超极本除了触控 哪些技术更值得期待?

[复制链接]
4844 7
超极本除了轻薄便携、多变的使用形态和全新触控方式外,未来还将会加入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技术呢?这样的规划对于有先见之明的 Wintel 想必早有计划和准备,笔记本形态变薄后成为了超极本,而超极本并不是传统笔记本转型的唯一方向,今后还有很多新鲜的应用和技术将融入其中。
  英特尔对超极本未来发展可谓是信心满满,同时也做了不少充分的准备。先是在机身形态上俘获了人们的眼球,接下来配合 Windows 8 还会有更为丰富应用和使用体验,使得超极本不仅具备自身的特性,而且使用起来还兼顾了平板电脑的操控方式。当然,超极本功能不仅仅限于形态和使用方式的变化,而更多的创新技术还值得我们去等待。



超极本除了触控 哪些技术更值得期待?

  从今年台北电脑展的超极本新品亮相,到近期不断曝出的一些变形类超极本的谍照,可以发现,微软的 Windows 8 操作系统给超极本的多变形态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基于 Windows 8 最显著的触控特点而打造的超极本都已蓄势待发。尽管平板电脑先行一步,但触摸功能对于超极本的未来前景同样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 导航、罗盘和体感技术将融入超极本

  对于超极本未来英特尔是这样规划的:超极本将会具备室内导航与增强现实功能,将促进下一代笔记本的运动传感器销售急剧增长,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将增长到 14 倍。在超极本的带动下,包括加速计、陀螺仪和罗盘在内的运动传感器全球销售额到 2016 年将达到 1.173 亿美元,而 2012 年只有 830 万美元。从信息可看出,导航、GPS 定位和体感传感器将融入超极本中,其硬件配置与平板电脑保持一致。


将变形超极本装入汽车中


Windows 8 Kinect 体感功能已提上日程

  互动应用方面除了手指触控屏幕外,最值得一提就是体感功能的加入,搭载 Windows 8 的超极本可借助微软自家 Kinect 成熟技术,顺利实现体感互动体验。据悉,该技术的 SDK 已经可以用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硬件也即将在今年出现。微软官方也表示:“触摸功能是这场革命的开始,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是自然交互,并将最终讨论除鼠标及键盘以外的新的交互形态。”

评论 7

地瓜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1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线支付 无线充电的发展倍受期待

    · 无线技术有望向前迈进

  笔记本已经走过了 40 多年,从有线物理连接到无线技术应用,其实除了大家经常使用无线网卡和蓝牙外,基本我们能够记得起来的无线应用并不多。目前笔记本的日常使用依然离不开线缆,就当前情况看一下子摆脱有线连接方式还不现实,毕竟超极本的成本和外围设备都未到了,而且外围设备也都没有甩掉有线的“尾巴”。不过未来的技术总是让我们充满期待,下面就来看看两项实用的新无线技术吧,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大家就会在超极本上看到了。

  先来了解一下技术背景。NFC (近距离无线通信 / 近场通信)是一种主要用于手持设备的短距离数据通信技术,由 RFID 射频识别的衍生而来,向下兼容 RFID 。RFID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国内很多地方的公交系统、校园一*******都采用了这种技术。NFC 技术由飞利浦和索尼联合研发。2004 年,飞利浦、索尼、诺基@@同发起 NFC 论坛,开始推广 NFC 技术的商业应用。飞利浦半导体部门后来独立出来,成为今天的恩智浦半导体。



NFC 无线支付将在超极本上实现

  英特尔已经和万事达卡双方宣布了一项多年的战略合作,旨在提升更安全和简单的在线购物支付。在 Ultrabook 笔记本和未来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 PC 上将加入“点击支付”(tap-and-pay)功能。通过轻敲具备 PayPass 技术的万事达信用卡或手机就可以在 Ultrabook 上进行在线购物。通过加入英特尔认证保护技术,用户在线购物的安全性可进一步提升。

  尽管目前国内运营商、银行、手机厂商、软件公司之间的支付标准的平台并未完全统一,但近场移动支付却拥有很好发展前景。将来,消费者就能在 POS 机上直接“刷”手机;而两部“手机钱包”间也能实现转账汇款等应用。

    · 无线充电技术有望明年实现

  据了解,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包含两大类,一为电磁感应,以无线充电联盟(WPC)为主导;另一为电磁共振,除英特尔自组联盟发展外,另有高通(Qualcomm)、三星、 Powermat 与其他合作商加入并研发。

  无线充电这项技术由于不断普及的智能手机设备而备受人@@注。但就目前的使用情况和推广进度来看,该项技术依然无法进入全民普及阶段,其中电磁波是否对人体有辐射影响、电能转化率是否等效等不少技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不过无线充电技术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今后除了公共场所安放有固定设备提供无线充电外,随身携带的超极本产品上也将逐步实现该项功能。


手机放在超级本旁即可实现充电

  英特尔最初于 2008 年公布了这方面的工作,当时这还是实验室中的一个项目。该技术有望于 2013 年下半年在基于英特尔技术的 Ultrabook 中推出原型,并将可以为在 Ultrabook 附近的英特尔智能手机提供充电,而且对智能手机摆放位置几乎没有要求。这比目前需要基于充电板的无线充电技术要强多,也实用多。


英特尔无线充电技术设计指南

  英特尔官方博客表示:“智能手机 1 小时的充电量就可以坚持到下午。”目前,用户可以将手机连接至笔记本进行充电,不过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认为,如果用户的手机电量即将耗尽,那么用户通常也不会携带 USB 数据线。同时还表示,无线充电的充电速度与有线充电基本一样。

  这一技术目前仍未达到商用阶段。但英特尔的合作伙伴 IDT 表示,由于 IDT 在无线充电技术方面有着深厚功底,且率先于无线充电市场推出单晶片方案,并具备成本及高充电效率等优势,将于 2013 年第二季在 Ultrabook 内建电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让智能手机仅须靠近 Ultrabook,即可取得电力。

    · 编辑观点:

  超极本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推向市场一年多的时间整个产业的变化较为明显,这样的活跃程度与传统笔记本的一成不变形成了很鲜明对比。不难看出,今天英特尔将重点主要倾注在超极本产品上,尽管前期没有达成预期的成长效果,但得益于微软 Windows 8 操作系统触控功能功能的支持,超极本产品后续的发力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超极本产品本身已经不只停留在量化的轻薄造型和规定的硬件配置上,各大厂商别出心裁的已经设计出了不少创新形态,虽然缺乏眼前一亮的新意,也谈不上革命性变化,但衍生出的更多功能和更丰富的使用方式,却很贴近消费用户多样的实际使用需求。超极本今后还将融入很多新鲜实用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并不是纸上谈兵的计划,很多设备应用也都进入的准备时期。

地瓜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1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 延伸阅读:《续航已成瓶颈 无线充电离我们还有多远》

  1908 年 6 月 30 日,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森林的通古斯河畔附近, 突然爆发出一声巨大的响声,一个火球划过天空,周围地区的树木被全部烧焦,其他欧洲国家出现电灯骤停,甚至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都能感觉大地在抖动。

   这次的巨大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 1000 倍,常规的气象灾害无法造成这么巨大的破坏。虽然未被完全证实,但一系列调查结果都将大爆炸的原因指向了美国长岛上的沃登克里夫塔,因为几乎在同一时间, 沃登克里夫塔曾经多次进行长距离无线电能传输试验,而操纵实验的就是特斯拉。

   特斯拉是无线输电的先驱,他也确实做到过,在科罗拉多进行试验时,曾经不用电线点亮了距离 26 英里以外的 200 个 50 瓦的白炽灯。这样看来,特斯拉应该是已经掌握了无线输电技术,至少在当时这样构想已经成型,但是为什么一百多年过去了,电灯、电话、广播和互联网给世界带 来一次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线输电技术却依然裹足不前,这么多精英科学家的奇思妙想和尝试都没有带来实质性的突破呢?



19 世纪科幻作家罗比达描绘的未来使用电力的情景

   特斯拉后来的试验被中止,没有人继承这项研究,有人说这是被 J·P·摩根财团(当时支持特斯拉实验的经济巨头)阻挠的结果,这种可能性很大,联想一下特斯拉所构想的原理就懂了,特斯拉希望在地球和电离层之间建立约 8 赫兹的低频共振,利用环绕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传输能量。也就是说所获得电能的来源为地球和大气的自然作用,地球自己就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电容器,自转的时候就 好像一个给大气的电离层充电的旋转磁力发电机。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自由的使用陆地蕴藏的电能,这是完全免费的,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像呼吸空气一样,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既得利益者是不愿给 特斯拉投巨资建造无线能量传输的基础设备的,这种方式下电力公司将无法向用户收钱,特斯拉的行为在当时被看成是无利可图的,现在可能也一样。


特斯拉线圈(图片来源:互联网)

   利用地球和电离层的谐振作用来实现无线电能的传输可以说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但未能成行则是基于利益上的考虑,电线是剩下了,那么电费找 谁收呢?对于这个人人都可以任意享用的资源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合理的控制成为了难以逾越的困难,一旦控制不得当,后果难以设想。

  这个难以设想的后果就是战争,特斯拉后来曾意识到,有一天这个残酷的世界会将它的发明当做武器,无线传输电力技术会变成彼此毁灭的工具,如果通古斯大爆炸真的是特斯拉无线输电研究的一次大内测,那么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特斯拉说过:“我有能力劈开这个世界,但我永远不会这样做。”

  无线输电的技术曾经被发明,后来又失传了,不过这个发明很有可能借着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发展,再度燃起希望。

  在刚刚结束的新品发布会上,诺基亚 展出了两款具备无线充电能力的手机 Lumia 920 和 820,二者都采用了 Qi 无线充电标准,通过将设备放在一个支持该标准的无线充电底座上进行有限距离的无线充电。我们不禁会联想,电子产品的无线充电时代终于要来临了吗?


诺基亚新品 Lumia 920

  电子产品的计算能力进化速度已经将电池技术远远的甩开,续航时间成为了电子产品的真正短板,笔者之前曾经实践过一次七款超极本的续航能力测试,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告诉自己,这样的测试其实意义不大,电池的容量决定了续航时间的长短,容量越大续航时间也越长,但同时机身也更厚更重。所以单纯讨论哪款超极本的续航时间长短毫无意义,更多的是看厂商如何看待重量和续航能力上的平衡。

  处理器制程的更新所降低的功耗,不过是将续航从 3 小时延长到 3.5 小时,而提高电池容量本质上是一种堆料的做法,这两方面的努力都难称革命。而诺基亚推出无线充电技术的意义在于激发了我们另一个方向的想象。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用降低功耗和提高电池容量的方法来提升续航时间呢?我们对于电能的使用应该像 WiFi 一样,随时随地的使用,不必担心电量不足找不到充电的地方,笔记本这类电子产品应该是永不断电的,我们只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给我们的设备 充电,或许我们可以憧憬一下几年之后,电力运营商正在为了争夺用户而推出一系列低价的无线充电套餐。

  无线电信息传送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 4G LTE 网络时代,而无线输电技术依然还在原地打转,但对无线输电技术从未停止脚步,目前主要的无线输电技术有三种,电磁感应、无线电波、以及共振作用。

  电磁感应:诺基亚 920 所采用的 Qi 国际无线充电标准就是用的电磁感应技术,基本原理是在发送和接受端都设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连接有线电源,并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到这个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设备电池充电。

   作为新技术的初级阶段,电磁感应的缺点非常明显,就是距离太短。随着距离的增加,充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将变得非常大。所以我们看到诺基亚 920 和 820 都配有无线充电板,将机器置于上面进行感应充电,一旦拿开一段距离就无法充电,之前戴尔 Latitude Z 系列也有过类似的设计。


戴尔曾经推出电磁感应方式的笔记本无线充电底座(图片来源:瘾科技)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也叫电磁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广播、电视等现代通信技术都采用无线电波技术作为基础,它同时能传输电能,特别是微波,通过硅整流二极管天线将微波转换成电能,转化效率能达到 95% 。

  同样,无线电波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实现长距离有效传输,当电磁波能量越集中时,方向性才能够保证,像激光在空间传输要受到空气和尘埃的折射,导致能量转移率极低。

  共振作用:我 们小时候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高音歌唱家的音高到达某种频率时,会震碎玻璃杯,这就@@振时的无线能量传输作用,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可以高效的传 输能量。有人做过实验将两个铜线圈作为共振器,发射端以 10 兆赫频率震动,周围会发散出电磁场,而接收端需要同样以 10 兆赫频率震动,才能接收到这个传递过来的能量,连个线圈形成一个几乎封闭的“能量通道”。

  这种非辐射电磁场的范围比较有限,目前也只在短距离内采用,不适合长距离传输电能。但在距离电源几米的范围效果还可以。

   可以看到,目前主流的三种无线输电方式都不算成熟,传输距离和电能损耗是目前最待解决的问题。诺基亚在其产品上率先使用了基于电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 并且作为核心卖点进行推广和宣传,将尚未完美的技术推向市场,其实是一个抛砖的做法,意在真正的将无线充电上升到实际应用的层面,从这个方面看,诺基亚的努力至少让人兴奋。

  电是人类近几个世纪来最伟大的发现之一,但人对电的掌握可能微不足道,下一个阶段人类还需要运用技术来实现对电的存储和无线传输,还要能像使用空气一样使用电,可是除了这些电还能为我们做点什么呢?

   这里要说回特斯拉对电的定义,特斯拉认为:“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尘埃粒子,都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不仅仅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甚至具 备了智慧。他们相似但频率不相同,每一个部分都是彼此平行的世界,当我们与他的频率发生共振的时候,就等于打开了通往这个世界的大门,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 个方法穿越整个宇宙。”

  这个想法在今天看来仍然十分玄幻,可是我们换个角度,特斯拉想告诉我们的,人类大脑在未来可以通过与电子频率共振的方式来指挥电子的运动轨迹,这让我们无法不联想到脑电波控制。

   人体广泛存在着磁场和生物电现象,而且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当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形成生物电通过磁场,而形成的东西就是“脑电波”,1857 年,脑电波已经被证实存在,而电场与磁场总是相伴产生,到了 1968 年,脑磁场也被首次检测到,但是人脑的磁场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地球和的磁场和其他磁场干扰,必须有更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才能侧到。


目前的意念控制技术,需在脑内植入微型电脑才能获取脑电(图片来源:互联网)

   如果我们拥有这样一个设备,能够像蓝牙一样,通过共振的方式来与我们的大脑发出的电磁破进行“配对”,我们的想法会以脑电波的形式被编译成机器可以读懂 的语言。我们在脑中默念:“西单应该怎么走”,那么设备上马上显示出去西单的交通图,而当我们由于使用何种交通工具的时候,设备又会给出最经济快速的方 案,还会根据主人的习惯,提醒带上信用卡、遮阳伞,甚至自动设置成户外模式等等。

  这样的设备可能已经离我们不远了,笔者认为今年 4 月发布的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一大步,超过 1500 美元的谷歌眼镜绝不会仅仅是一个能够拍照、视频通话和有着显示信息作用的玻璃而已。


概念阶段的 Google Glass 界面(图片来源:互联网)

   根据介绍,Google Glass 的控制需要一个镜框处的“鼠标”,使用者需要侧倾脑袋来实现操作,但这样的操作方式未免太傻了,上个月底谷歌刚刚获得了基于眼球追踪技术的滑动解锁专利, 这也就意味着,眼神追踪技术开始和 Goole Glass 进行融合,既然可以解锁,为什么不能用眼神当做“鼠标”来使用呢?

   眼神是受脑控制的,通过脑电波控制肌肉组织运动,其作用相当于有线鼠标、扫描设备,我们的听觉、嗅觉和味觉将都成为输入设备,但这些信号首先要交给人脑 进行加工,再脑电波的方式传递给设备上,同时人脑也可以******键盘的作用,如果你需要给某人发短信时是无需按键的,在心里想一下就可以了,发送界面会自动投 射在眼镜的镜片上,询问您是否确定发出,然后就是眨左眼还是右眼的问题了。


Google Glass 的眼神追踪技术(图片来源:互联网)

   Google Glass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是与人脑接触的,两个眼镜腿的位置可以作为两个感应触点,我们之前说了脑电磁波受到地球磁场的干扰特别明显,无线传递的磁信号很容易 受到影响,Google Glass 则可以看做是“有线”连接,这个“有线”连接则可以看做未来隔空意念控制的过渡方案。

  未来的智能控制,一定会让设备可以通过一定模式的连接,对用户的语言、意念进行理解和反馈,Google 在搜索领域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用户,也就意味着 google 有着数据量惊人的用户行为统计,这为 Google Glass 提供了基础。

   说到这儿的时候,可能有朋友会问,苹果会如何应对 Google Glass,在笔者看来,苹果非常喜欢使用新技术,但更讲究节奏,拥有着 Siri 的 iPhone 和 iPad 或许是一个可以率先应用智能感知的设备,但或许不在今年。从平衡自身产品线的角度,手表一样的 iPod nano 也许能成为 9 月 13 号的看点,毕竟跟戴在眼睛上的 Google Glass 比起来,手表的违和感没那么强烈吧。

   智能控制的时代一定会来临,也许就在眼前,这并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10 年前也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今天的社交化网络和智能设备会如此的繁荣,这需要有一些疯狂的想法,更需要为这些疯狂想法付诸行动的疯子,就像一百多年的特斯拉一 样,我们现在的科学发明体系,仍然建立在他的遗产之上,这个挑战权威,行事怪异,不安现状的疯子一直不被人理解,他不是神,却是影响了世界的人。

地瓜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1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延伸阅读:少一点刻意,多一点尽情

    《无线深度体验充电:少一点刻意,多一点尽情》 作者:施光伟
   

  当苹果营销资深副总裁 Phil Schiller 接受采访谈及新 iPhone 5 不具备无线充电功能时,他说:“(为了使用无线充电)不得不创造另外一个专门的设备插到墙上,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情况来说,是更麻烦的。”

  或许因为曾经 Palm 的“点金石” 没能给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或许因为大多数人根本不曾在现实场景中使用过无线充电,不少人对无线充电报之以“酷,但不实用”的看法。但是,从我亲身体验来说,无线充电的现实不仅不遥远,而且很有趣、很实用。

  我是一个重度的智能手机使用者,常常利用手机刷微博,看新闻,看书,看视频,收发电子邮件,聊 Lync 和微信等等。结果是,手机在下班后剩下的电量经常不到 15%。为了保证下班后仍有正常的娱乐,我不得不经常给手机充电。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的过程:每当我刚刚把手机插上充电器,一个电话过来,我就不得不拔掉电 源接电话,接完电话还要想着再把电源接上。不止是接电话,所有在你需要把手机拿起来的场景下,比如回个短信,去会议室开会,下楼取个快件顺便刷一下微博 ——你都要提醒自己别忘了插回电源。即使在我把自己都快逼成强迫症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我仍然忘了(或者是实在懒得)再去给手机插上电源。下班后拿着手机娱 乐,常常变成一种奢望。



无线充电功能可以整合到其它家居设备中,比如音箱


  直到近期因为工作原因我开始用 Lumia 920 和 DT-900,它们让我我有一种“解放”的快感,每当我用完手机,只需随手一放,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承认,比起随手把手机扔到桌子的任何地方而言,我 至少需要“随手”把手机放到充电盘上。不过仍然可以是比较随意的,只需让 Lumia 920 的腰部接触到充电盘就好。相比无线充电,在凌乱的桌子上找到 USB 充电接头,然后对准 USB 接口插上再放下手机,这个过程复杂得就像在演杂技。

  刚开始接触无线充电时,把手机放回充电盘后,我还会盯着看屏幕是否已经开始充电(包括在听到充电提示音后心满意足的傻笑一下)。后来渐渐习以为常,在白天工 作中我再也没有关注过充电的事情。这段时间,下班时 Lumia 920 的电量从来没有低于过 80%。感觉很爽!就好像你刚跑完一趟长途后发现油箱里的油还够让你再打个来回一样。

  就我使用体验而言,无线充电有效地帮我“减压”了,秘诀在于利用碎片时间。


像这样斜着放 Lumia 920 也没关系,只要腰部接触就可以充电

  如同平时生活中用上厕所、等电梯、会议开始前的几分钟来看新闻、刷微博一样,无线充电亦是利用你放下手机到拿起手机之间的碎片时间来为手机充电。实际上,除 非你工作很闲,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办公室不使用手机的碎片时间要长于使用手机的碎片时间,这些碎片时间就是无线充电的机会。而让机会成为消费者价值 的关键就是充电这个动作必须简单,简单到让“拿起 – 放下”的过程是如此的不刻意,在你无意识的情况下充电完成了。无线充电对于碎片时间的充分利用让白天办公室时间变成:拿起手机 – 消耗电量 vs. 放下手机 – 补充电量。

  更妙的是,以往当你发现手机快没电时,你不得不立刻专门开始为手机充电。在充到你认为足够之前,你不得不耐心等待 并尽量在期间不要去使用手机。你有多恨这种情景,你就会有多爱无线充电这种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充电的方式。因为你不再需要专门腾出时间给设备充电,智能手 机变得随时而且随手可用的。

  离开办公室,到咖啡厅、快餐店、机场候机厅、酒廊、大堂等,无线充电更可以成为商家提高消费者体验和黏性的一个独特卖点,就如同 Wi-Fi 当年一样。芬兰一家名为 PowerKiss 的公司提供一整套无线充电解决方案。面向消费者,PowerKiss 销售一种名为“The Ring”的外挂式无线充电设备,能够兼容包括 iPhone、诺基亚、黑莓、三星在内的大多数主流智能手机。

  同时,面向希望提供更好和更独特消费者体验的商家,PowerKiss 提供“The Heart”套件,让商家把普通桌子变成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充电桌。

  据称 PowerKiss 已经在欧洲 130 多个地点部署了超过 1000 个无线充电点,并且希望能在 Lumia 920 发售时能将无线充电点的数量增加到 2000 个以上。对于商家来说或许部署无线充电的成本要略高于提供 Wi-Fi 网络,但是当看到我家楼下的桂林米粉店也把写有“免费无线上网”的纸贴到门上招揽生意时,我相信无线充电与现实的距离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当然,这仍 需要整个生态系统的努力。

  我不想说无线充电是每个智能手机使用者的福祉。如果你不是智能手机重度用户,如果你能习惯不断地给手机插上电源充 电,如果你总是不忘在包里放上一个备用电池(或充电宝)并在用完之后想着及时充电,如果你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室内,如果你有大把整块时间专门用来充电,那么 无线充电确实对你意义不大。

  无线充电只不过是让你少一点刻意的充电,多一点尽情的使用。是的,你仍需要一个“不得不插到墙上”的设备来享受 这种简单便捷。同样是“不得不插到墙上” ,Apple 的 Lightning 接口让消费者无需分辨正反面就可以插上手机充电,而诺基亚的无线充电则让消费者只需放下手机就可以充电。嘿,Phil,能告诉我哪个更麻烦吗?
   

地瓜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0-11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少对 Lumia 920/820 的无线充电技术方面的疑问,我试着对其中一些问题给出答案。

  Q:频繁的充电是否会缩短电池寿命?

  A: 经典问题。只能说大家受镍氢电池荼毒的太深了。很多国内外就“不同条件下充电对锂电池循环寿命影响”的研究表明除了过充这种绝对错误的充电方式以外,其他 充电方式下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差异不大。而大量研究结果更表明“随用随充 / 浅充浅放”(无论高低电位)与“用尽再充 / 深充深放”相比,前者的电池循环寿命要更长。也就是说不要等到电池都耗尽再去充电,放心并且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为手机充电吧。

  感兴趣的人可以查阅 Isidor Buchmann 写的 Battery in a portable world,可获得更多有关电池的知识。

  Q:无线充电会影响其他无线设备吗?

  A:不会,因为无线充电使用的频率(110-205kHz)和绝大多数无线设备不在一个频率上。就好像你听不到蝙蝠们之间的超声波IBM笔记本参数一样。

  Q:无线充电的辐射是否有害?

  A:Qi 无线充电标准使用的是对人体无害的低频非电离频率(110-205kHz)。在几毫米的距离上传输最高 5 瓦的能量,把对周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一旦手机距离充电盘超过 1 厘米,立刻停止充电。而且 Qi 标准设备具备非兼容物体检测功能,所以只有兼容 Qi 标准的设备放在上面才会触发充电,并且一经充满即停。任何其他物体(无论是否有金属或者线圈)放上去都不会触发充电。此外,DT-900 的充电盘具有温度检测功能,一旦发现温度超过标准即停止充电。如果你仍然担心,那我建议你除了手电筒以外,其他任何使用交流电的电器都别用了。

  Q:无线充电会造成很大的发热量吗?

  A:正常使用情况下,充电盘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不过我实际使用中发现偶尔有时温度会略高于体温。

  Q:无线充电的效率和时长?

  A:采用 Qi 标准的无线充电可以达到有线充电 75-80% 的效率,也就是说大约比有线充电多用 1/5 到 1/4 的时间。但是,由于是在碎片时间里充电,实际上你会发现不再(或较少)需要专门的充电时间,所以实际感觉上是节省了更多时间。

  Q:可以同时为多部 Qi 设备充电吗?

  A:目前的无线充电盘设计为只能给一部设备充电,至少 DT-900 是这样的。

  Q:无线充电器空着的时候在干嘛?

  A:啥都不干,进入空闲模式,仅消耗约 150 毫瓦左右的电量。甚至比很多线充适配器的空置能耗还要低。

  Q:无线充电有什么显著的缺点?

  A: 有,体积!因为需要在手机中增加感应线圈,所以手机要牺牲一定的厚度。诺基亚可能认为 Lumia 920 应该更有“内涵”,所以不但放进去光学稳定模块,还增加了无线充电模块,导致厚度达到了 10.7 毫米,比号称史上最薄的 iPhone 5 厚 3.1 毫米。如果 Phil 说“苹果想要更纤薄的 iPhone”,而不是用“一个还要插到墙上的设备会更麻烦”这样蹩脚的借口来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我会觉得更可信。另外,如果你看过前几天 Lumia 820 项目经理的 Q&A,你会注意到诺基亚对于未来产品是否还会有无线充电功能仍然没有确定的答复。

  Q:一定要使用诺基亚的无线充电设备为 Lumia 920 充电吗?

  A:任何标有 Qi 标志的无线充电设备都可以。

  Q:为什么不可以隔空充电?这样才叫无线充电嘛!

  A: 当然可以。不过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来实现的话,在离开 10 厘米的距离时充电效率会降低到 10%,而在 1 厘米左右(Qi 标准紧耦合技术)是 80%。这是因为无线充电所使用的电磁波是在全向空间中传播,能量被分布到各个方向,自己算算看手机能接收多少能量吧。目前最接近于商用的远距离(几米而 已)无线充电技术是 MIT 的一帮天才所展现的“磁耦合共振(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ce)”技术,可以在 2 米左右的距离上点亮一盏 60 瓦的灯泡。据称其充电效率可高达 90%。感兴趣的自己在 Google 上查“WiTricity”了解更多。至于什么时候 WiTricity 可以大规模商用,目前还不得而知。

东风恶  V3+  发表于 2012-10-12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古拉·特斯拉  神一般的人物......特斯拉线圈
酸菜咸鱼  V3+  发表于 2012-10-1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越来越高级了
peng118  V3+  发表于 2012-10-2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涨知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27

粉丝

2669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4-24 17:42 , Processed in 0.0945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