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61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网络病毒泛滥促“云安全”提速发展

[复制链接]
6619 1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对立面的发展,矛盾激发进步。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杀毒软件不断更新换代正是基于计算机病毒的增长及泛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个人电脑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当时的电脑病毒在媒体眼中是一件稀奇的事,每逢13号星期五,电视广播里总会提醒不要打开电脑,DOS时代的病毒,“大麻”、“小球”、“黑色星期五”是最知名的,由于主要依靠软盘传播,影响非常有限。
  到了Windows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病毒更多的被用于牟取商业利益。早期的计算机病毒,带有明显的破坏性质,主要感染操作系统文件, 如CIH病毒。随着杀毒软件的发展,一种专门针对杀软的病毒“AV终结者”开始猖獗,它能反击杀毒软件,破坏系统安全模式、植入木马下载器。病毒与反病毒 的双方不停的较量,这种较量折射出来的是杀毒软件对病毒更新的疲于应对,为了针对某个特定病毒,软件工程师必须分析病毒特征码,再作出相对的破解方法,最 后推出病毒库更新,才能查杀新型病毒。
  在WEB2.0时代,计算机病毒已经从单纯的个人技术爱好,变成了受商业目的驱使的,有规模有组织的计算机产物。其中以电子邮件,WEB页面为传播 途径的木马、蠕虫等开始泛滥。国际知名杀毒厂商趋势科技TrendLabs的研究数据表明,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三年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计 算机病毒增长了1,731%,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到2015年将会出现2.33亿种独特的病毒威胁。显然,面对这种增长态势,传统的杀毒软件更新方式已经 不能满足计算机安全需求了,杀毒安全行业面临变革的压力,只有寻找一种全新的安全模式,才能应付日益严竣的安全威胁。
  “云安全”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被提出来的。“云安全”是由“云计算”派生出来的一个应用,由谷歌主导并得到IBM、微软、SUN等大型IT企业响应的 “云计算”,它是解决未来庞大数据存储、运算的可行模式,目前,“云存储”、“云计算”已经得到一些应用,而“云安全”则成了杀软行业变革的新趋势。
  “云安全”相对于传统的杀毒软件,究竟有什么技术上的优势?笔者就此分析了“云安全”的先行者——趋势云安全。
  周鸿祎曾经说过没有一千台服务器就别妄谈做“云安全”,这说明了“云安全”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需要构建一个庞大的云端。所谓的“云”就是 服务端,趋势科技依托分布在全球的35000台服务器,为“云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端的建立,可以保证对病毒码的分析、处理在云端进行,把病毒拦截 在云端。传统杀毒软件在对本机文件是否染毒的检测上,需要占据非常大的内存,而“云安全”彻底颠覆了这种模式,客户端软件成为一堵与云端连接的墙,一切运 算都在服务端解决,几乎不占用内存资源。
  有了庞大厚实的云,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把病毒阻挡在云端呢?趋势科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信誉服务系统。前面我们说过WEB2.0时代的病毒主要传播 途径是WEB页面和电子邮件,针对这个特性,趋势科技在云端建立“Web信誉服务”(WRS)和“邮件信誉服务”(ERS),趋势云安全通过信誉分值设置 不同的安全级别,以阻挡用户对不安全信息的访问,信誉分值则是用历史统计结果来决定的,不会根据某一时刻的表现来判断某个网站或者邮件的安全程度,而是一 个历史的、动态的、加权的判定,这种方式也极大程度的避免了误判的情形。另外,对于下载文件,趋势安全还给出“文件信誉服务”(FRS),针对网站或电子 邮件链接的每个文件进行检测。
  如果把病毒木马全部拦截在云端里,那么云端就成了病毒肆逆的地方,如何保证云端的安全?这是“云安全”最大的难题。趋势科技凭借强大的实力,在世界 各地建有35000台服务器群,其中一台或一部分服务器遭遇威胁甚至崩溃,并不会对整个云安全系统造成影响。可以设想的是,35000台服务器每天对数以 百亿计的网络活动进行跟踪、分析,建立实时的、详尽的信誉服务系统,“小客户端+大云端”的杀毒模式,即个体用户通过使用杀毒软件的客户端,把病毒及木马 信息反馈到云端,云端将越来越庞大,拦截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杀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安全的需求,如何做到永远比威胁抢先一步解决问题,将是考验未来杀毒厂商实力的重要标准。“云安全”必将在这种安全与威胁的较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评论 1

西北刀客  V3+  发表于 2009-1-1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V3+

0

关注

22

粉丝

27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5-7-14 01:07 , Processed in 0.07295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