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608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基础常识之笔记本内存ZT

[复制链接]
6087 1
内存基础知识篇

    内存条的参数很多都是缩写,比如DDR、PC2100、CL,衡量内存条性能要看它们,明白它们的含义我们就容易识别和比较内存条了。
先拿一条Hynix现代的256M的DDR333笔记本内存条的图片举例说明,是从电脑城里买来的,有点代表性,如下图一:


   图中标签上最上面是生产厂家Hynix的标志,也就是从现代公司分离单独成立的Hynix半导体公司。最下面是表示内存条容量为256M,是DDR333的,CL值为2.5。中间PC2700表示内存带宽是2700MB/s,HY开头一行需要对照Hynix的DDR内存条的参数说明来讲解,后面会提到的。

    再来看图二的另一条MT的条子,很容易看出这条内存是MT也就是Micron公司的512M的DDR333内存条,CL值为2.5。
那么就从基本的几个参数开始了。
    DDR的含义。DDR 是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速率)的缩写。目前有DDR266、DDR333和DDR400等规格。DDR的原理上和普通的SDRAM不同之处在于,由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改为在一个脉冲之内可以读取两次资料,也就是原来一个读写脉冲到来只触发一次读写,改为脉冲的上升缘和下降缘通道都触发一次读写,从而实现双倍的数据传输速率。因为是双倍的数据传输速率,所以工作在133M的频率的DDR内存相当于266M的SDRAM。

   带宽。带宽是另一个表示内存性能的重要参数。带宽也就是数据传输速率,如图中内存条的PC2700是指内存带宽为2700MB/s。带宽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带宽(Bandwidth)=存储器运行频率(Frequency)X存储器数据线宽度(Digit)/8。PC2700就是333M X 64/8 =2664MB/s,约等于2700MB/s。这个333就是内存运行的频率,64是存储器的数据线宽度。同样的,DDR266的内存带宽为2100MB/s,DDR400的内存带宽为3200 MB/s。

    SPD的含义。SPD是Serial PresenceDetect(串行存在检测)的缩写。是内存条上的一颗采用SOIC封装形式8针的EEPROM,容量为256字节。SPD芯片内记录了该内存的许多重要信息,诸如内存芯片及模组的生产厂商、工作频率、工作电压、速度、容量、电压与行、列地址带宽等参数。SPD信息一般都是在出厂前,由内存模组制造商根据内存芯片的实际参数写入到ROM芯片中。计算机通过识别SPD的信息,配置内存运行的参数,我们可以通过硬件检测软件比如CPU-Z等检测SPD信息,来了解一个内存条的参数。图中右上角的8脚的小芯片就是SPD芯片。由于标签JS很容易就可以造假,SPD的信息相对就难更改,用检测软件来对内存验明正身。

    CL值。CL是CAS Latency的缩写,是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当电脑需要向内存读取数据时,在实际读取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缓冲期”,而“缓冲期”的时间长度,就是这个CL了。内存的CL值越低越好,因此,缩短CAS的周期有助于加快内存在同一频率下的工作速度。这个CL值和内存运行的频率也有关系,同样的内存,比如图中的DDR333的内存这个CL值为2.5,如果运行在266的频率下,CL值可以设为2。

    封装类型。常用的内存封装类型有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型小尺寸封装和mBGA (microBall Grid Array)小型球栅阵列封装和CSP (Chip ScalePackage)芯片级封装。TSOP工艺成熟,成本低,mBGA封装方式发热小,适合笔记本电脑,CSP封装能生产更高速的内存,缺点是容易损坏,需要保护盖。图中的内存是TSOP的封装形式。

    接口类型。我们常说内存条是多少Pin的,这个Pin就是内存条的引脚,也就是常说的金手指,DDR笔记本内存是144Pin的,中间有一个防呆的缺口,如图中右下脚的那个缺口,这样在安装内存条时候不会将内存插反。
本本内存检测篇

    本部分介绍检测系统CPU主板、内存的几个小软件。这几个小软件,很实用,而且“个头”都不大,可以放在U盘里,很方便就能了解笔记本的配置信息。

    首先是Intel自家的检测CPU的软件,即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大家可以到INTEL的官方网站和相关的网站去下载,这个软件的界面大家都很熟悉,用它检测的页面是这样的:

     图三为用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检测CPU类型和频率。

图四为用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检测CPU的详细参数,包括CPU的系列、型号、步进、修订、一级和二级缓存的大小等。
用Intel Processor Frequency ID Utility检测的结果显示CPU是频率为1.4G的P-M CPU。

    第二个是Intel的芯片组检测软件:Intel Chipset Identification Utility,大家可以到INTEL的官方网站和相关的网站去下载,用该软件检测的结果如下图:


  图五为Intel Chipset Identification检测笔记本的结果,检测的结果说明笔记本采用的是Intel的855/855GM/855GME芯片组。
  另一个软件是CPU-Z,可以检测电脑的CPU和芯片组、内存的详细信息,可以到各大软件下载网站去下载。笔用它检测的页面是这样的:

图六、CPU-Z检测CPU

图七、CPU-Z检测主板

图八、CPU-Z检测内存
  总结用CPU-Z检测我的笔记本的结果也和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实际上都是读取计算机的DMI信息得到结论的。
看一下,这七条内存,分别在这两个测试项目中的测试结果:1、PCmark2004_memory
Flash: http://www.pconline.com.cn/noteb ... ry_pcmark2004_1.swf
PCmark2004内存性能检测

  其实在测试中,这些内存测试出来的数据结果都比较接近,其中以三星、英飞凌、金士顿突出一些,虽然Kingmax采用1GB的容量,但是在测试结果上并没有因此而取得更好的分数,相反最后的得分屈居后面。
因为英飞凌与Kingston采用都是来自英飞凌的内存芯片,因此在测试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结果是一样的,在接下来的测试项目当中,同样是如此。看来,不管是什么品牌的内存,决定最终的性能的还是使用了哪一种内存芯片。
2.Sisoftware Sandra 2005内存带宽测试

Flash: http://www.pconline.com.cn/noteb ... sisoft_sandra_1.swf
Sisoftware Sandra2005内存带宽测试(浮点数)

  内存带宽的测试,与PCmark2004的结果差不多,还是由三大主流品牌占居位首,并且各自的成绩几乎都没有什么差距。

  在这一批内存里面,其中有一条是DDR400的内存,虽然S70测试平台是Intel 915GM的芯片组,但是支持DDR2 400,并不一定支持DDR 400,用CPU-Z检测的结果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这条内存就是创见的内存:

在系统中,它与另外六条内存一样,都是运行在333MHz的频率下:

    从这两个测试项目的结果来看,七条内存本身的性能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都很接近。因此,在选购这些内存,可能起着决定性因此的还是价格,以及是否兼容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内存升级注意事项
   兼容性 购买笔记本内存,需要注意的是,比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兼容性,谁也无法去保证哪一种内存的兼容性最好,有的时候,内存本身没有问题,笔记本也没有问题,但是装上去就是没用,或者经常死机,或者启动识别不了,或者有时候可以识别到,有时候又莫名的丢失。因此,这里建议笔记本用户,购买内存时最好拿上笔记本一块去,现场测试,这样比较好一些。一般来说,商家也会承诺用户一个星期的稳定性测试期,如果有问题可以进行更换。这一点,用户在购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涉及保修 另外还有涉及到的保修问题,有些笔记本在升级内存的可拆卸盖板上贴有易碎贴,碰到这种情况,用户最好请求品牌售后服务协助完成升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一些没有保修封贴的机器,用户都可以进行自行升级,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尽量小心,再怎么简单,都要有步骤的进行,万不可造成任何物理损伤,不然,一旦出问题,到了售后那里你是说不清楚的。

  分清楚DDR2内存 因为多数迅驰2的笔记本使用了DDR2内存,市场上销售的内存也就有分DDR与DDR2两种,因此用户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笔记本是使用哪一种内存,就目前来说,只有部分迅驰2的笔记本才会使用,迅驰1代的笔记本都是DDR内存,用户如果自己无法确定,可能通过品牌的售后服务电话来获知。

评论 1

黑猫  V3+  发表于 2009-11-1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V3+

0

关注

22

粉丝

27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窝ibm

GMT+8, 2024-5-3 10:53 , Processed in 0.23817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2 Comsenz Inc.